东营移动加强沿黄区域的网络建设 架起了黄河应急通信的“生命线”
更多精彩点击蓝字看:
万里黄河养育着无数百姓,掺杂着黄沙流向大海,形成黄蓝交汇的壮丽景观,是每一个旅游者都想观看的胜景,黄河流域防汛工程,生态保护工程成为我们关心的热门话题,这些防御都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东营移动利用5G技术强化网络通讯维护,远程监护网络信息,做到信息化支持,加快网络化建设。
统筹谋划强支撑,5G技术显身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东营移动积极落实国家战略,持续加强黄河三角洲区域的网络建设,共建设沿黄基站51个、近海基站33个、海上平台基站14个,为水文信息采集、生态多样性监测、钻井平台智慧采油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在了解到东营市委市政府加快“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建设需求后,东营移动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省市公司联合作战,21名专家奔赴一线,东营移动党委班子靠前指挥,相关专业党支部书记纷纷下沉一线,协同成立6个专项小组,实战演练12次,安全、圆满完成项目实施。该项目是中国移动与中国广电共建共享700M频段5G网络,山东移动借助700M网络覆盖优势,实现了对黄河入海口的5G网络覆盖。
配合政府承建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实现了对黄河三角洲保护区内的生物及环境进行生态监测,尤其是对“黄蓝交汇”景观、鸟类栖息区、湿地进行实时视频回传和高清视频直播,在展现黄河入海绝美风光的同时,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5G解决方案。
迎难而上新突破,党旗飘扬在一线,黄河入海口地质、水文环境复杂,项目施工区域既有黄河滩涂、河沁岛(黄河入海淤积的无人岛),又有远距离海面的监测船只,同时黄河下游还会遭受大流量洪峰,施工难度较大。
党员突击队的成员们,吃在芦苇荡,睡在工地上,克服了蚊虫叮咬、连绵阴雨、河道船只运输能力有限等影响,对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堵点问题逐一攻关,针对不同地域特点,探索出多种地质水文条件下5G网络建设的新模式。
为保证业务组网安全,计划建设党支部书记姜力勇带队多方查找、实地勘察,最终决定利用水文局废弃的跨河监测铁塔为跨河光缆做支撑。监测中心到跨河塔没有路,大家就肩扛手提,在芦苇丛中踩着泥泞施工,一周时间铺设了将近30公里的光缆,完成了网络的双路由保护,保障了业务安全。
“黄蓝交汇”受潮汐、时间、黄河水量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为确保高清“黄蓝交汇”回传,全业务客户响应中心党支部书记白秋龙带队驻扎船上,在海上漂泊10余天,累计航行近1300海里,采样150余处,准确掌握“黄蓝交汇”出现的轨迹。由于从未这么长时间在海上作业,晕船、风浪大、潮汐、船只搁浅等都成为了限制因素,大家累了就靠着眯一会儿,饿了席地而坐吃两口,条件虽然艰苦,但能亲身参与建设,也倍感荣幸。“我感觉我现在比黄河老船工都了解‘黄蓝交汇’出现的轨迹规律了”,白秋龙书记笑着说。
今年9月底至10月上旬,黄河遭遇历史罕见秋汛,地处黄河最下游的东营区段,水流一直处于“警戒线”水位运行,创36年来新高。针对黄河洪水流量的情况,东营移动紧急启动防汛应急方案,党员迅速集结,组建8支防汛通信保障队伍,准备保障车辆62台、油机等机械设备144台、救生衣152套、沙袋2200包、应急传输光缆36公里,在东营利津黄河各险工段安装20个摄像头,为实时监控水位、及时布防调度提供有力保障,架起了汛期黄河大流量洪水应急通信的“生命线”。
山东移动将持续加强沿黄区域的网络建设,以5G技术和信息化项目助力黄河生态保护,让大河奔涌的乐章更加响亮。
东营移动利用5G技术支持黄河工程维护,建立网络基站,配合相关部门完成实操演练,成立专项小组,实时监测黄河生态流域,利用高清视频观看黄蓝交汇的壮丽景观,突击队员不怕险阻完成黄河流域的网络维护,保证网络通讯畅通,组建防汛队伍,提供应急车辆,全力保障防汛工程顺利完成,做出了伟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