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历时七年深耕智慧交通发展赋能 实现从‘0到1’的突破
更多精彩点击蓝字看:
交通不仅仅体现在出行方面,对于国家而言交通往往也等同于运输,而在数字化时代将交通运输与互联网相结合能够更好的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节约时间与经济成本,为此中国联通历时七年深耕智慧交通发展赋能实现从‘0到1’的突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从“零的突破”到“国际领先”,再到荣膺2022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技进步类一等奖,在基于5G与AI的全域交通环境智能融合感知系统的这条赛道上,中国联通花了整整7年。对此,中国联通给出的心得是:“原始创新是从‘0到1’的突破,常常意味着漫长而艰难的探索,但却可能产生开创性的变革,带来开创性的技术和产品。”
从“零”起步
当前,在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利用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智慧交通发展赋能成为时下重要任务。而这迫切需要解决5G/V2X融合网络设施架构能力,以及实现更准确、更低成本的AI感知,以便规模化赋能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然而,长期以来,行业缺乏相关的研究积累。
中国联通内部人士则更坚定地认为,“以车路协同为支撑的高阶自动驾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2016年,时任智网科技的产品总监,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发展趋势和巨大潜力。在公司领导支持下,一支最初只有2名研究人员的精干团队,开始在智网科技内部启动智能网联方向的研究储备工作。
然而,当时车联网不只在联通,在行业都还属于创新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风险大、长期性、前瞻性、颠覆性、技术难度高等特点,需要集中公司力量,统筹规划,开展长期稳定的布局和支持。
这一项目得到了中国联通集团的高度重视。在科技创新部的牵头下,公司不仅为重大项目攻关制定了专门管理办法,建立专门工作小组,从项目投资、有效管理、内部协同、有效激励等各方面,建立了全套制度体系。同时,还积极对接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大唐、华为、清华大学苏研院、中国信通院等合作伙伴,有效开展协同攻关。
爬坡过“坎”
对中国联通来说,解决人员配置和实验用地难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项目攻关,是要在5G和AI结合,突破多天候多场景的准确感知上,取得突破,这是前期行业5.9G PC5网络研究中未曾碰到的挑战。
为实现攻关目标,项目团队反复论证和讨论,从系统设计与定制、平台功能规划与开发、场景搭建与实现、指标采集与优化、感知设备安装及测试优化等方面,具体分成网络、感知、场景、安全、测试等小攻关团队,在聚集各自目标的同时,也持续开展小组间的沟通,不断在摸索中前进,共同克服困难、挑战。
遇到的考验多了,团队形象地将问题和考验称作“坎儿”,解决一个难题就是过一个“坎儿”。“每个‘坎儿’都是一次挑战,每个‘坎儿’都不容易过,但要实现‘零的突破’,就必须过无数个‘坎儿’。”公司内部人士补充说。
越“坎儿”无数后,研究人员总结出了一些实用的经验口诀,比如“一张蓝图构建、实际应用引导、全程视角思考、健全指标体系、面向行业赋能”等。2022年初,以邬贺铨院士为组长的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该任务已按时完成了立项要求的全部研发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超额完成了各类考核指标要求,网络参数与自动驾驶相结合的感知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验收”。
国际领先
从“零的突破”到“国际领先”,中国联通花了整整7年。尽管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却也总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攻关项目收获的丰硕成果,已经在全国20多个城市形成了标杆案例,在北京冬奥会、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重大活动中应用实施,得到了规模推广。
博鳌亚洲论坛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从项目获取到上线不到一个月时间,团队仅用28天就完成了在博鳌东屿岛开展车联网试点建设工作这一“壮举”。“我们已经进入该领域的第一梯队。”回顾一路走来的历程,不少项目成员表示,“经过这几年磨炼,团队有了很好的技术积累,利用该系统取得了一流成果。项目组正不断对其性能进行提升,完善项目管理,并在各地开展落地实践,服务智慧交通和社会需求。”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联通历时七年深耕智慧交通发展赋能实现从‘0到1’突破的相关信息介绍,智慧交通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人们的出行体验,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人们出行不在仅凭记忆找寻道路,而是通过手机地图即可轻松寻路避免拥堵地段。